今天是
“与大水漫灌方式相比,采用大田滴灌技术种植青贮玉米,亩均效益至少能增加500元!”说到节水高效灌溉,年近6旬的李建国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李建国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的种粮大户,今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运用滴灌溉技术种植了约1000亩青贮玉米。时下正值秋收,他家的青贮玉米已被当地一家奶牛场以亩均2600元的价格全部订购。
“滴水灌溉种一季青贮玉米,省水、省肥、省工,还省心!”李建国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大水漫灌,每亩地净灌水360立方米左右;滴灌只需180立方米左右。漫灌每亩肥料钱至少500元钱;滴灌肥随水走,能省肥一半以上。漫灌方式下,灌水高峰期1000亩地得雇四五十号人连天昼夜下田巡查;采用滴灌技术,只需一个人开关阀门。滴灌种植的青贮玉米秸秆长、棒子大,亩均产量明显要比漫灌种植的高。
节水灌溉涉及千家万户,种粮大户李建国只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宁夏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境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农业灌溉完全依赖黄河过境水。利通区所在的宁夏黄河灌区已有2000多年灌溉历史,当地农民祖祖辈辈依靠黄河自流灌溉,庄稼旱涝保收,生活四季无虞,但由于浇地普遍延用传统大水漫灌方式,浪费严重。
谈起政府部门为发展节水灌溉付出的努力,多年从事基层农业灌溉管理工作的高闸镇水管站站长贺海涛感触颇深,他说,实际为了扭转黄河灌区群众大水漫灌的陋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宁夏就已经积极开始倡导节水灌溉,结果受灌区基础设施欠账太多、水价长期偏低、灌溉“吃大锅水”等不利因素掣肘,上上下下接续努力却收效甚微。
面对日益凸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21世纪初,宁夏把“节水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突出位置”,编制出全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并通过改革农村用水制度、改造灌区水利设施、尝试水权跨行业转换等措施,在全省域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探索。
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治水方针。从2017年起,一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浪潮涌动宁夏黄河灌区,作为全自治区2个建设试点县区之一,利通区以深化用水权改革为核心,探索建立“体制机制 工程建设”综合改革新模式,率先挥笔书写新时代的治水兴水“故事”。
据利通区水务局水利服务中心主任杨自健介绍,在过去五年多时间,按照“总量控制、定额分配、灵活调度”的原则,利通区将每年4.01亿立方米的农业黄河取水管控指标,精准确权到全区105个行政村的204个干渠直开口、210家工业企业、135家规模化养殖场,“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用水权有偿使用,着力推动区域内农业节水增效。
在此基础上,在宁夏率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覆盖各区域、各行业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根据稀缺程度、节水潜力、工程成本等实际情况,将自流灌区农业供水价格由每立方米3.05分调整为7.1分,奖罚并举促进节水增效,并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和阶梯水价制度,制定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倒逼激发农民节水意识。
紧接着,利通区又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建设、管理、服务灌区的新机制,累计引进水利工程建设资金4.2亿元,重点用于配备计量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工程,补齐灌区设施短板与不足,农水管理基本实现了供水远程操控、精准计量,水费收取彻底告别“按亩平摊”,走向“按方收费”;参照城市物业管理,将原有66家村级用水协会整合组建为11个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乡镇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社会化运作。随着上述措施落地生根,灌区用水矛盾纠纷下降90%、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水资源监管与服务局面焕然一新。
利通区还通过构建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与金融单位联合搭建“水银行”收储交易等水融资服务平台,促使水资源向高利用率、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业流动。2018年以来,利通区累计交易水量1600多万立方米,交易达金额达到3.82亿元,既有效拓宽了节水工程建设投资的渠道,又促使节约出来的水资源实现高效转化。
正是有了政府、市场“两只手”齐发力,不断深化用水权改革,近年利通区累计建设高效节灌面积23万亩,全区高效节灌率提升到43.3%,走在了宁夏平原各市县区的前列。2021年利通区农业节水4000万立方米、节水率达9%,灌区群众亩均水费从60元减少到54元。
“多淌水、浪费水,多花钱,节水就是省钱。俺们农民最讲实惠,只要真正尝到了甜头,大家都会自觉惜水、节水。”李建国由衷地说,节水灌溉一亩地的水费减少了6元,再加上每亩地增效的500元;今年我家种的1000亩青贮玉米算下来比去年净增收51万元。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宣传部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明办
地址:吴忠市行政中心 吴忠市文明办 邮编:751100 电话:0953-2039193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050176
"));